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CCF YOCSEF武汉成功举办观点论坛——AIGC时代,少儿编程培训在未来教育中扮演何种角色?
作者: 人气: 创建时间:2023/09/29

  近年来,AIGC的发展给社会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也涉及到教育领域,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内容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些改变。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来了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武汉分论坛于2023年9月17日在湖北大学举办了观点论坛--AIGC时代,少儿编程培训在未来教育中扮演何种角色?本次论坛邀请了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少儿培训机构从业人员、CCF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指导老师等相关人士,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编程教育方式。

  本次论坛由YOCSEF武汉AC委员刘攀(玩学创)与安波(曾益慧创)担任执行主席,YOCSEF武汉委员黄文心(湖北大学)和孙昊(华中师范大学)担任线上执行主席,由湖北大学协办。玩学创联合创始人黎波作为引导发言嘉宾线下出席。哈尔滨工业大学助理教授朱庆福和新加坡政府学校教师吴诗作为引导发言嘉宾线上出席。我们还邀请到力龙信息董事长吴余龙,天马评估董事长马小军、华师一附中信息技术高级教师孙俊峰、华中师范大学讲师刘博文、简单教育创始人李珊珊、高通公司高级工程师胡航、字节跳动高级工程师孙黎、华盛顿大学学生胡乐之作为思辨嘉宾出席。CCF YOCSEF武汉主席肖奎(湖北大学)、CCF YOCSEF武汉AC委员邹逸雄(华中科技大学)、胡书山(湖北大学)、胡静(武汉科技大学)、钟忺(武汉理工大学)、李登实(江汉大学)、汪蓉(华清远见)、赵菁(江汉大学)等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的30余人线下参加了本次论坛,600余人通过腾讯直播平台线上参加了本次论坛。


D43EF

A78E9


  在论坛的引导发言阶段,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助理教授朱庆福做了题为“大模型与教育场景应用畅想”的报告,详细介绍了NLP4P任务的含义,并深入分析了代码到模型现状,最后对代码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633E6


  来自新加坡政府学校教师吴诗,做了题为“科创教育与新加坡的未来发展”的报告,讲述了新加坡少儿编程项目的背景,并深入分析了新加坡少儿编程项目的操作办法与进展,最后对少儿编程项目做了引导展望。

50136


  玩学创联合创始人黎波,做了题为AIGC与科创教育的未来”的引导报告,首先,黎波抛出两个问题:“AIGC的发展是否是时代的必然?”和“大模型和AIGC会如何影响教育?”引发思考;然后对AIGC和科创教育的时代需要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最后结合现实情况深刻展望二者的未来。

4F52F


  引导发言阶段结束后,主持人刘攀介绍了思辨环节的规则,嘉宾围绕6个议题进入思辨环节。

议题1:AIGC时代,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黎波(玩学创联合创始人):认为AIGC可以在电脑辅助脑力劳动中发挥作用,帮助编写代码、写演讲稿、论文等。他提到,首先需要具备好奇心和一定的思辨能力,其次需要具备创新和创造能力,能够提出复杂问题并解决它们。

  胡航(高通公司):指出AIGC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从服务器迁移到用户端,如移动设备等。因此,人们需要具备对常见编程语言的一定编写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AIGC。

  孙黎(字节跳动):从专业和应用方面分析了所需的人才。他指出,大模型需要高度的算力,而工程师则负责新算法和新模型的开发,这对计算机推理能力和效率提出了高要求。

  马小军(天马评估董事长):提到AIGC可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并分享了一个故事,强调AI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也不能复制个人经历。他认为未来需要个性化和创造性的人才,但目前冲击的具体方向和强度还不太清楚。

  孙俊峰(华师一附中):强调了人类具备多种能力,包括数理逻辑思维和实证能力。他认为,未来全面的思维力将变得非常重要,但当前的教育体系很难实现这一点。他建议增加语言学科的比重,因为全面的思维力需要广泛的知识和能力。

  胡乐之(华盛顿大学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了综合能力和适应性能力的重要性。他认为,未来需要基础性人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以及具备跨学科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

  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生对AIGC时代所需的人才类型,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这个问题的广泛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准备和培养未来的人才,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和社会环境。

议题2:少儿编程对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作用是势在必行还是锦上添花?

  吴诗(新加坡政府学校教师):认为少儿编程是势在必行的。计算机语言已成为新加坡的必修课程,这不仅是为了提高技术能力,更是为了将计算机语言作为未来学习的基础语言。她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为编程专家,而是需要通识教育,对于团队协作、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李珊珊(简单教育):认为编程教育既有势在必行的一面,也有锦上添花的一面。对于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来说,编程可以锦上添花,同时也是势在必行的,因为它能将各种艺术形式与技术发展融合。

  刘博文(华中师范大学):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即编程是否能解决现有问题。他表示,虽然在国家层面上,编程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旨在培养创新人才,但在实际情况中,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情况各不相同。他提到了偏远地区的教育,指出一些学校难以提供包括编程在内的多种课程。

  黎波(玩学创联合创始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否需要教会学生写程序。他认为,编程教育应该将编程语言作为工具来教授,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编程专家。编程语言是一个工具,它会不断迭代,而IT行业需要更广泛的技能。

  胡航(高通公司)也补充了,随着数据的增加,分析能力的需求也在增加,工程师需要对编程有一定了解,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胡静(武汉科技大学):认为小学阶段的编程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但在初高中阶段,只有少数学生需要继续深入学习编程。编程教育应该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赛道,以满足他们的天赋和兴趣。

这些不同观点反映了编程教育在不同阶段的角色和重要性。编程教育可以视为一种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它的重要性在于为未来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多种选择,并有助于应对不断变化的职业和社会需求。

议题3:将少儿编程课程纳入校内教育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发展,还是可能对他们的学业负担产生额外压力?

  刘博文(华中师范大学):认为将少儿编程课程纳入校内教育是有必要的,但需要合理安排编程课程。他建议在小学阶段将少儿编程作为信息课程的必修课,而在初高中可以将其作为选修课程,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发展机会。

  孙俊峰(华师一附中):从初高中教育的角度讨论了这个问题。他指出,许多中小学教师在编程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因此可以将编程课程与体育、音乐和美术等课程类似地进行安排,以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

  李珊珊(简单教育负责人):总结了家长们的担忧,即电子产品可能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影响,同时导致学业负担增加。她指出,尽管电子产品使用可能有负面影响,但许多家长仍然争相让孩子学习编程和其他课程,这可能导致学业负担增加。

  胡静(武汉科技大学):认为对于有编程兴趣但其他学科成绩不好的学生,仍然可以学习编程。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将精力放在课外活动中,来专研编程。

  黎波(玩学创联合创始人):强调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编程这类需要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的学科。他表示,通过一定方式调动学习兴趣,实施正向反馈,学生可以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

  吴诗(新加坡政府学校教师):认为任何学生都可以通过兴趣来学习编程。她也提到了电子产品使用的问题,指出学校需要制定有效的电脑使用管理政策。

  马小军(天马评估董事长):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关键。他认为,如何培养某一领域的人才是教育的要点。

这些不同的观点反映了将少儿编程课程纳入校内教育的复杂性。讨论中提到了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如何合理安排编程课程、如何管理电子产品使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兴趣来学习编程,以及教育的国家发展战略。

议题4:编程是否应该作为一个学科纳入到中小学升学体系中?信息奥赛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奥数?

  吴诗(新加坡政府学校教师):新加坡在推行少儿编程教育时,初始阶段将编程课程作为可选课程,后来逐渐成为必修课程,但没有将其作为升学标准。各类竞赛只是一部分孩子的另一种学习途径,而不应作为升学内容的标准。

  刘博文(华中师范大学):强调了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他认为,从升学的角度来看,编程技能可以促进教育的公平,但需要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从小范围试点开始,然后再考虑是否将其纳入升学体系。

  黎波(玩学创联合创始人):认为编程不应该成为升学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他指出,编程更偏向应用性,而计算机科学可以作为升学体系的一部分。他建议在初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知识。

  胡乐之(华盛顿大学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分享了经验。他提到美国高中有选修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家庭条件。他认为编程课程可以作为可选的兴趣课,帮助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但没有必要将其纳入升学体系。

  黄文心(湖北大学):认为将编程学习纳入升学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她认为应该从不同领域和角度选拔优秀的学生。

  这些观点反映了关于编程教育是否应该成为升学体系的一部分的复杂性。讨论中提到了教育公平、学生兴趣、家庭条件、技术发展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以找到最适合我国的教育模式。编程教育的角色和地位仍然在不断演变中,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

议题5:从"副驾"到"代驾",大模型在未来程序设计工作中可能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还需要青少年学习编程吗?

  孙黎(字节跳动):需要培养思维和逻辑方面的教育,未来大模型需要更多相关人才。学习编程是为了培养思维方式,而非仅仅学习代码,因此需要从小抓起,将编程作为一种基础素养来培养。

  胡航(高通公司):学习编程是必要的,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尤其是在程序设计领域。

  刘博文(华中师范大学):青少年学习编程并不是机械地学习代码,而是学习思维方式。编程教育需要继续推广,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胡书山(湖北大学)提问:学习编码的技能还是知识体系,工程师需要高端人才,但是高校课程中大多涉及理论知识,到底哪种更加重要?

  汪蓉(华清远见)回答:java以及前端竞争激烈,现代社会依旧很需要需要综合型人才,从企业项目培训入手可以更好得入手实际工作。

议题6:目前的计算机领域是否过热,大规模少儿编程培训是否导致未来人才过剩?

  苏彦聪(线上嘉宾):从计算机行业的从业者角度来说,少儿编程教育是必要的,但不应该仅仅追求功利性的培训。学习编程应该是基于兴趣和自我能力的发展,学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选择退出。

  吴余龙(力龙信息科技):学习编程是重要的,特别是考虑到大模型和数字人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编程能力是培养思维和逻辑能力的重要途径。

  杭波(线上嘉宾):近年来,计算机就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和整体经济趋势相关,确实存在部分过热现象,是一个正常的回落。人才之间的能力和方向是否存在部分偏差,需要高校工作者深思。计算机行业还是需要人才,但是高校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胡静(武汉科技大学):在高校中,培养方案通常在入学确定,无法更改,即使发现一些问题也只能从下一届学生入手更改,所以会出现脱节现象;于是,高校通常与企业协作,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人才不会过剩,只会越来越好。

  汪蓉(华清远见):企业目前更需要中级和高级工程师,初级助理工程师的需求已经相对饱和。从人工智能和嵌入式技术的角度看,仍需要大量人才。

  这些观点强调了编程教育对于培养思维、逻辑和基本素养的重要性。尽管计算机领域可能会经历一些变化,但仍需要各种级别的人才来满足行业的需求。与此同时,少儿编程教育应该注重兴趣和实际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功利性的培训。

  在思辨环节,受邀嘉宾和现场观众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YOCSEF武汉AC委员刘攀做了论坛总结,感谢邀请嘉宾的精彩报告和观点分享,感谢所有参加的观众和组织人员。历时3个半小时,本次论坛在热烈的会场氛围中圆满结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CCF YOCSEF武汉的微信公众号,关注我们的后续活动。








上一条:第四届全国开源情报技术大会(COSINT 2024)开放注册

下一条:智献江城二十载 琴心剑胆识知音 ——CCF YOCSEF武汉分论坛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